Search

💐 #外文語錄 《#外文螢光筆》| 12月主題:「故事」
 
趕在2019的最後...

  • Share this:

💐 #外文語錄 《#外文螢光筆》| 12月主題:「故事」
 
趕在2019的最後一天來更新故事主題的最後一份內容!
 
「詩歌是模仿的藝術,以隱喻的方式來說,是會說話的圖片,最終目的是為了啟蒙與娛樂。」
 
——菲利普.錫德尼爵士《為詩辯護》
 
"Poesy, therefore, is an art of imitation, to speak metaphorically, a speaking picture, with this end,—to teach and delight."
 
― Sir Philip Sidney, A Defense of Poesy
 
 

 
 
繼上次介紹過的柏拉圖《理想國》,其中貶低甚至撻伐創作的位置,在幾千年後,十六世紀的作家菲利普.錫德尼爵士爵士提出了《為詩辯護》(又譯詩辯、詩歌的辯護),強調詩歌的重要性在於「啟蒙與娛樂」。要知道當時還沒有散文小說等文體,這裡的詩歌指的是所有想像出來的創作(all imaginative literature)。
 
 
文藝復興時期的作家不只向古典希臘羅馬文明看齊,更從中發展出嶄新的文學理論。《為詩辯護》乃是其中之一相當重要的文學批評作品,其中肯定詩人以及創作者的地位、想像的自由,並強調虛構作品的道德價值。此批評符合當時文藝復興「以人為本」的思想。自此,虛構作品的地位提升,對後世引響深遠。
 
 
菲利普.錫德尼爵士是十六世紀英國重要作家,被形容為「一名騎士、士兵、詩人和摯友」,似乎擁有伊莉莎白時期的人欽羨的所有特質。目睹法國對新教徒的迫害之後,加深了他對新教的信心。其代表作除了《為詩辯護》之外,還有伊莉莎白時期第一部偉大的十四行詩組《觀星者與星辰》(Astrophil and Stella),探索愛者的情感和靈魂,情慾與衝動,還有陷入愛河時縈繞不去的煩惱。
 
 
這些是在中世紀不可能探討的主題,因為中世紀的創作重心總是放在神學上;直到文藝復興時期出現以人為本的思想,將焦點轉回人類本身,才開始探討人的情慾、慾望、感情和信念等等。也就是說,沒有這位菲利普.錫德尼爵士以及文藝復興各位作家的付出和文學批評,我們現在是不會擁有如此多彩繽紛的創作和詩歌可以欣賞的。
 
 

 
 
以上就是今天的《外文螢光筆》,希望各位讀者有對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有更深入的了解。
 
 
2019年11月、12月的主題「故事」就到此結束了。之後會出一個統整,讓各位對這兩個月的脈絡有更深入的了解。我們2020見。
 
 
2020年1月主題,沒意外的話應該會是「新與舊」。各位有想看的主題或對本系列的意見也可以回饋給雪莉爵士喔。敬請期待。
 
   

 
 
喜歡我的文字嗎?請多多支持我創作喔!不論是按讚分享、留言、推薦評論,都是其中一種方法。
 
另外,請在上方幫我設定為「搶先看」,才不會錯過最新更新。
 
您還可以參加「#化讚為賞」計畫:只要一秒創建Likecoin帳號並拍手,就能免費支持我創作。
 
Likecoin成立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回饋獨立創作者的內容。如果你喜歡我的文字,請幫我按好按滿五次拍手,十分感謝!
 
▶ 連結:https://button.like.co/in/embed/shelley_writing/button?referrer=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ShelleyWriting/photos/a.2364230423811184/2607955742771983/?type=3&theater
 
#雪莉爵士 #語錄 #文字 #外文 #英文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寫文重質不重量,文筆與劇情都到位的小說才是好小說。撰寫文學小說、小說編劇創作、寫作教學、文藝評論心得。
View all posts